北京时间:2024年04月20日 温哥华时间:2024年04月1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正文


前方蝗虫高能!中国300万只“战斗鸡”集结完毕

环球中文网 时间:2020-04-03 19:01:17

【环球中文网 cbeiji.com讯】  前段时间,一则“浙江10万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的新闻,让人忍不住好奇:何事要如此兴师动众,竟然要出动“鸭子做武器”?其实,还真是一件大事。

2019年6月,一群并不起眼的蝗虫出现在了东非的土地上——六个月后,一个无比庞大的蝗虫群出现在肯尼亚东北部,并吃光了当地农民的粮食后,东非蝗灾才得到国际社会关注。

联合国预估,这次蝗灾中已超过4000亿只蝗虫。



就在非洲蝗灾肆虐之时,一部由央视在6年前出品的纪录片《牧鸡治蝗》突然被网友们赞上了热搜,不仅鸭子能治蝗,中国的鸡也可以。



首先,大家要了解,蝗虫究竟可怕在哪里?

蝗虫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成年蝗虫每天可以吃掉自身体重三倍的食物。而且,蝗虫只吃茎叶中间的部分,会糟蹋大量的农作物。



能吃也就算了,蝗虫还是生育高手,一只雌蝗虫每3个月可下80~120颗卵。

在长期的干旱后,如果土壤的含水量达到10~20%之间,蝗虫卵就会大量孵化,甚至埋藏了几代的蝗虫卵都会一起孵化出土。

所以,古人有云,旱极而蝗。

当大量蝗虫聚集在一起,就演变为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将所到之处的农作物糟蹋地一干二净。

因此,在中国,蝗灾也和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那么,中国是如何治理蝗虫的呢?

最直接的当然是喷洒农药直接杀虫。

但农药喷多了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不利于生态环境。同时,滥用农药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得更加难以治理。



在认识到农药的危害后,我国更改了治虫策略,以生物防治为主,农药为辅。

纪录片中介绍的牧鸡治蝗就是非常巧妙的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以预防蝗灾,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牧鸡治蝗的具体原理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在草场上放牧鸡群,让鸡大量吃掉蝗虫,从而预防蝗灾的发生。



原理听上去不复杂,但要想精准消灭蝗虫,里面可大有玄机。

首先,为什么选择了鸡来治理蝗虫?

因为鸡的体型比较小,擅长奔跑跳跃,当牧草高度低于40厘米时,非常适合利用鸡群来灭蝗。而片中的试验区,正好位于比较低矮的草原。



但是,不是所有的鸡都能胜任治蝗任务,普通肉鸡行动迟缓,好斗性弱,治蝗效果并不好。

经过对比分析,河北省最终选定了华北柴鸡作为治蝗的牧鸡品种。

华北柴鸡腿细脚大,肌肉发达。相比于常见的肉鸡,华北柴鸡更好斗,更擅长奔跑,治蝗效果也更好。



其次,有了好的牧鸡品种还不够,治理蝗虫还要会选择合适的时机。

成年蝗虫活动能力强,治理难度大。

所以,在蝗虫的幼虫时期就进行消灭是治蝗的最佳选择。



蝗虫的活动期在6、7、8三个月,一共90天。

蝗虫自出壳后,每蜕皮一次就增长一龄。蝗虫长到二至三龄时,身体脆弱,翅膀还没长成,移动能力也差。这个时段正是消灭它们的黄金时期。

牧民们提前做好了细致的准备,来充分实现牧鸡治蝗的效果。

牧民们会对牧鸡进行15天的草地驯养,相当于让牧鸡适应工作环境。

牧鸡熟悉了工作环境后,放牧员会再对鸡群培训15天,使它们听从统一的指挥。

这样,训练有素的牧鸡们就能恰好赶上蝗虫治理的黄金时间。



那么牧民们是如何训练天性散漫的牧鸡的呢?

答案是:哨子。

放牧员在给小牧鸡喂饲料的时候,就开始吹哨对它们进行训练。这样,等牧鸡长大了,就会跟着放牧员的哨声走了。



放牧员利用哨声,将牧鸡放牧在不同区域,变成了“流动治蝗”。

在5天时间里,可以完成1000亩的治蝗任务。



放牧员不仅是指挥员,还是保育员。

牧鸡不能没日没夜地工作,所以放牧员为它们安排好了作息时间。

晴天时,要避开中午,选择早晚凉爽的时候出牧3到4个小时。阴天时,牧鸡们可以全天工作。



同时,放牧员还会给鸡群定时补水,适当喂食饲料。



这样,受到精心呵护的牧鸡们就能大展身手,肆意享受蝗虫美食——一只优秀的牧鸡,一天就能吃掉70多只蝗虫,控制5亩以上的草原害虫。

牧鸡治蝗7天后,试验区的蝗虫密度从原来的每平方米30多头骤降到了7头,效果很好,生态平衡也恢复了。

牧鸡虽然战斗力彪悍,但它们也有吃草和刨窝等一系列坏毛病。

因此,牧鸡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以牧民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饲养。

这样有利于保护草地,也便于牧鸡的转场治理。



在治蝗期,一个鸡群一般3到5天转场一次,一共转场10次左右——这样,鸡群的控制范围就可以扩大到1万亩。

2012年,国家农业部发动河北、等十个地区进行牧鸡治蝗,全国有1.25万农牧户出动了近300万只鸡,对1400多万亩草原蝗虫进行了治理。



可惜的是,随着蝗虫的偃旗息鼓,一部分刚下战场的牧鸡,转眼就要被送进屠宰场了。



这些吃蝗虫长大的牧鸡肉质紧实,是当之无愧的绿色产品,一只能卖100元左右,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既能治蝗,还能卖钱,这个牧鸡治蝗的方法相当巧妙,也让网友们看的心潮澎湃。

其实,中国防治蝗灾的方法,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不仅是鸡,鸭子和其他鸟类也可以在“灭蝗大战”中大显身手。

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蝗灾,有十万“鸭子大军”被投送到新疆草原投入战斗。



三个月后,肆虐新疆百万亩草原的蝗虫就被这支“鸭子大军”彻底歼灭了。



2013 年,新疆哈密发生蝗灾。新疆地广人稀,监控困难,治理难度更大。

为此,我国引进了 4 万多只粉红椋鸟,不仅消灭了蝗虫,还大大减小了蝗灾再次发生的概率。

我国治蝗方法不仅多样化,而且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农业工作者的智慧。

看到肆虐了我国三千年的蝗灾能在几十年内被治理成如今的状态,我们必须向背后默默付出的我国农业人点个赞!
 

(电影番茄)




 
声明: 本网所刊登文章,原创版权归本网,未经本网许可,谢绝转载及镜像。



敬请关注温哥华中文网微信公众平台. 用微信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即可获得最新,最权威的资讯
最新上传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
最近24小时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48小时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一周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一月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