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04月20日 温哥华时间:2024年04月1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正文


喜讯!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病人肺移植手术成功

环球中文网 时间:2020-03-01 09:45:32

【环球中文网 cbeiji.com讯】3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著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处了解到,2月29日,陈静瑜团队在无锡成功进行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患者为59岁男性,确诊新冠肺炎后,经过插管+ECMO和药物治疗后,连续核酸检测呈阴性,但双肺功能已严重受损且不可逆。患者术后状态平稳。业内专家认为,这例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肺移植救治手段对降低死亡率有较大意义。

3月1日凌晨,无锡全国人大代表、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主任、南医大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发文称,无锡完成首例新冠肺炎肺移植。

3月1日上午,北青报记者从陈静瑜处了解到,2月29日在江苏省卫健委、省防控医疗专家全力支持下,陈静瑜团队历经5个小时鏖战在无锡成功进行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双肺移植手术。

该新冠肺炎病例在江苏省,男,59岁,1月23日发病,1月26日确诊COVID-19,2月7日气管插管,2月22日ECMO,2月24日转至无锡市传染病医院,病人经气管插管+ECMO和药物治疗后,连续核酸检测呈阴性,但双肺功能已严重受损且不可逆。

2月29日,在江苏省卫健委支持下,无锡市卫生系统打破常规、整合一切医疗资源,由陈静瑜教授团队对该病例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肺源系外地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在外省获取经高铁转运7小时至无锡。截至目前,该病人术后已经清醒,移植双肺功能氧合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陈静瑜说,新冠肺炎病例接受肺移植手术最主要有三个医学前提条件:一是病人经呼吸机+ ECMO维持,双肺呼吸衰竭不可逆;二是核酸检测连续多次呈阴性;三是其他脏器功能基本正常,全身状况能够承受肺移植手术。

“这类手术风险很大,移植医护人员要在负压手术室间、全程穿着隔离防护服开展手术,对心理和体力考验极大。”陈静瑜说,“为了病人移植手术成功、同时力争医护人员零感染,在江苏省市领导支持下,医疗团队术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准备工作,下一步团队将密切维护好病人,重点探索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做好移植后抗排异、抗感染后续治疗,总结经验为更多晚期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救治打开希望之门。”

延展阅读

25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临床分析:因肺部黏液过多窒息而亡

2月25日,预印本期刊 MedRxiv 发表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论文《25例新冠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武汉一家医疗中心的回顾性研究》(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5 death cases infected with COVID-19 pneumonia: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 in a single medical center, Wuhan, China)。论文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龚作炯。

该论文梳理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14日到2月13日期间25例死亡病例,并分析了其临床记录、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胸部X光或肺部 CT 结果等。评估结果显示,死者的平均年龄为71.48岁,平均病程为10.56天,所有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这表明肺部是新冠病毒最主要的靶器官。

在这项研究中,90.5%的患者出现PCT(降钙素原)水平升高。PCT是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结果表明细菌感染可能是加快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另外,患者死亡前CRP(C-反应蛋白)和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5%和100%。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它在宿主防御抵抗入侵的病原体以及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SAA是一种血浆蛋白,在炎症过程中转运脂质。这两项指标升高表明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存在严重的炎症级联反应。

25 名死亡病患的一般临床特征:均患有基础疾病,其中16例有高血压,10 例有糖尿病,8 例有心脏病,5 例有肾脏疾病,4 例有脑梗塞,2 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例有恶性肿瘤,1 例有急性胰腺炎。本文均为MedRxiv 图

A1与A2,B1与B2,C1与C2分别为三名患者的早期与晚期胸部CT扫描

研究总结称,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器官损伤是肺和心脏,其次是肾脏和肝脏。年龄和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细菌感染可能也是加快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良在危重症患者中很常见。

针对论文中“25例新冠肺炎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的研究结果,作为通讯作者的龚作炯接受DeepTech深科技采访时表示,这些患者是窒息而死,因为肺里有大量的黏液,氧气无法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输氧也无法吸收,最后就窒息。其病程发展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呼吸支持方式和时机,也与早期预警有关,当然跟基础疾病的轻重更相关。现在要建立一个预警的评价体系,以便能更早、更主动地干预,才能降低病死率。

“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的结论,同样出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与其团队对于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解剖报告里面。

日前,刘良团队在《法医学杂志》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报告内容为一例系统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

该研究团队指出,死者肺部损伤明显,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提示新冠病毒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

该病例因“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后第13天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后28天死亡,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

“新冠肺炎重症有个突出特点:小气道中黏液非常多,粘稠度很高,阻碍气道通畅,因而造成继发感染,以及更加严重化。”在2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及,就新冠肺炎重症而言,在小气道清除黏液是重要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解决,正在想办法解决。

(GBK)







疫情让年轻人都宅在家里,欢迎加入单身俱乐部和单身青年家长俱乐部,幸福就在眼前,抓住就是机会!加微信vanlights


敬请关注温哥华中文网微信公众平台. 用微信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即可获得最新,最权威的资讯
最新上传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
最近24小时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48小时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一周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一月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